《东山松帖》又名《新埭帖》、《东山帖》。《东山松帖》是王献之所书写的一通信札,下笔婆娑,百态横生,萧散秀逸。纸本墨迹,纵22.8厘米,横22.3厘米,4行,33字。收藏于故宫博物院。释文:新埭无乏,东山松更送八百。叙奴□已到,汝等慰安之,使不失所。
《不谓帖》又称《鄱阳帖》、《鄱阳一门帖》,6行,47字,行草书。收刻于《淳化》卷九、《绛帖》卷八、《大观帖》卷九、《宝贤堂》。此帖首行有“不谓”一词,故名。不谓,犹不道、不料、想不到之意。
王献之行楷书法《廿九日帖》为《万岁通天帖》中第六帖。此帖用笔秀媚飘洒,风流俊美,笔意连贯而舒展,章法生动,感之意犹未尽,回味无穷。硬黄纸 唐摹本 行楷书。纵26,37厘米 横1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。
王献之书法行书欣赏《节过帖》拓本;八行,七十三字。此帖用笔丰劲婉转,秀丽典雅,从起笔的楷书,逐渐过渡到行楷,最后进入行草、草书,全篇一任变化,浑然天成,毫无生涩硬伤之感,为典型的王献之破体风格,尚意书风由此发端。
王献之书,拓本,9行,91字,行书。献之:兄静息应佳,何以复小恶耶?伏想比消息理,尽转胜耳。石深是可疑事。兄熹患散,辄发痈,势为积乃不易。愿复更思。献之惟赖消息,内外极生冷,而心腹中恒无他。此一事是差。但疾源不除,自不得佳。论事当随宜思之也。献之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