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文:百姓之命到悬,吾夙夜忧,此时既不能开仓庾赈之,因断酒以救民命, 此有何不可。而刑犹至此,使人叹息。吾复何在,便可放之,其罚之制,宜严重,可如治日,每知卿同在民之主。
《又不能帖》又称《悟心帖》6行,48字。入刻《淳化阁帖》等。释文:又不能不痛熙荐亡,政尔,复何于求之?度政当求之内事。余理不绝,求之一条,当有冀不?信罔然前途愿一一。诲之,以悟其心。
王羲之草书作品 《道意帖》又名《旧志帖》,4行,30字,高29厘米。释文:旧志道意甚勤,至不知为尽心,朝夕而已,有所希耳。一自任之耳。当以君书示。
王羲之草书《适太常帖》又名《太常司州帖》5行,41字。《右年书记》著录。入刻《淳化阁帖》等。释文:适太常、司州、领军诸人廿五、六书,皆佳。司州以为平复,此庆庆可言。余亲亲皆佳。大奴以还吴也,冀或见之。
王羲之草书作品《贤室帖》。
王羲之草书作品《幼年帖》。
晋代王羲之草书《源日帖》。
又名《伏想帖》,九行,58字。收刻於《大观帖》、《绛帖》、《淳化阁帖》。释文:伏想嫂安和,自下悉佳,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,復得一集,且悲且慰,何指喻。嫂疾至篤,憂懷甚深,穆松難為情地,自慰猶小差,然故忽忽,冀得涼漸和耳。
王羲之草书尺牍《郗司马帖》,三行,二十六字。《十七帖》第一通尺牍。郗司马者,王羲之妻郗璿幼弟郗昙(字重熙),《晋书》卷六七本传载:“简文帝为抚军,引为司马”,故有“郗司马”之称。
王羲之草书作品《期已至帖》。释文:期已至,迟还。具足下问耳,当力东沿,道家无缘省苦,但有悲慨,不得东。此月问。
王羲之草书《还镇帖》,奔放爽畅,潇洒古淡。
王羲之草书欣赏《择药帖》,4行,44字。《淳化阁帖》、《二王帖》、《宝晋斋帖》亦收刻。《大观帖》作四行,不同於他帖。
王羲之草书《啖豆鼠帖》又名《啖豆帖》,2行,此帖与“宰相安和帖”似同一人书,风格全不类右军。《大观》、《绛帖》、《淳化》收刻。
王羲之草书书法《阮公帖》7行,54字。释文:阮公故尔,可忧。时放恕大事,今令速言。阿万守笃,大灸不得力,而从事以至,甚无计。自必出,唯须小佳。铁石今出求救,足下可复助。旦令得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