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代书法 隋代立国时间较短,书法虽臻于南北融合,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,仅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。隋书法家有僧人智永曾用30年时间,书写《真草千字文》800本,分送浙东各寺院。其书法传王羲之法而有所变化,平正和美,体兼众妙。有石刻《真草千字文》传世,流传日本的《真草千字文》墨迹,亦传为智永所书。另一位书法家为丁道护,传世书法作品有《启法寺碑》,现原碑已佚,仅有一拓本流传。
《解方保墓誌》於一九九九年出土於西安市南郊的長安縣一帶,具體出土位置不詳,二年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。誌石高50 厘米,寬49.5厘米,未見墓誌蓋。誌文楷書,共十九行,滿行十九字,字間有方界格,字徑兩厘米,無撰、書人名。
隋代书法石刻欣赏《刘渊墓志铭》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: 劉淵墓誌正書原刻. 隋大業3年[607]11月27日葬. 未托裱, 墨紙尺寸: 37.5 x 40 cm. 民國拓本。
隋代隶书石刻欣赏《张景略墓志》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: 張景略墓誌正書原刻. 隋開皇11年[591]1月12日葬. 摺葉托裱, 墨紙尺寸: 45 x 43厘米. 淸乾隆38年(1773)河南安陽出土. 淸末拓本。
《大般涅槃经》,又称《大涅槃经》。北凉昙无谶(385-433)译。其书法体现"古劲"之气,含有北魏遗风,古朴、遒劲;书风清劲秀媚,高古端肃,是传世隋经的著名代表作。若是腕下基本功不到纯熟的地步就很难达到臻善完美的程度。
新莽嘉量为西汉时期著名铜器。新(王莽)始建国元年(9)颁行的标准量器,以龠、合、升、斗、斛五量具备,故名嘉量。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,下部为斗,左耳为升,右耳上截为合,下截为龠。器外有铭文,分别说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。
碑文:粤若真元混沌,抱一气于天门;象化童蒙,构三灵于地户。由是金城逆顺,山河假成器之因;玉烛沈浮,风火兆流形之蘖。悬大明于日月,适滞泉宫;设巨浸于云雷,终迷毁宅。太极所以散而为两,洪飚所以吹而为万。虽复卑高异列,俱沈方内之游;坌集横流。
中权本,原北宋拓本。是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年)赐本。是存字最多的拓本。宋元时流传、收藏情况不详。明代,先为顾维镐收藏,称顾氏本。嘉靖年间归安国,安于嘉靖十二年(1533)命名“中权本”,收藏于“十鼓斋”。
西汉草隶书法竹简《神乌傅(赋)》,作于西汉成帝永始年间(公元前16—前13年),墨书竹简,长22厘米,宽0.9厘米,写于21根竹简之上。全篇约六百四十余字。1993年在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汉墓出土。
西汉简书《相利善剑》全册6简,209字,书写规整,墨色如新,有编绳契口3道。约为西汉末或王莽时物。主要内容是鉴定刀剑的有关标准,其中包括善剑标准4条、弊剑标准6条和弊剑花(纹)4条,为后人留下了鉴定刀剑的宝贵知识。